close

     失去家庭功能支持的孩子,常常難以建立務實且正向的價值觀,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與肯定,容易導致這些孩子常自築空中樓閣,用虛幻不實的事件或吹噓,來自我滿足未受實質肯定的空虛感。


家庭傷人? 氣球越吹越大  
【聯合晚報╱劉開元】2008/12/14 
     騙倒前總統陳水扁的黃姓少年,是曇花一現的話題人物。但意外凸顯青少年次文化中普遍急於成名、自我彰顯的迷思。這種類似黃姓少年行徑的孩子被稱為「氣球少年」,長期輔導青少年的社工說,氣球少年愈來愈多了。

 

     氣球少年因成長過程特殊,常遊走在社會的邊緣,習於逃家、逃學,常犯的錯是背信與詐欺。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資料統計,這幾年青少年犯罪年成長率一度竟高達631%。95 年少年詐欺與背信的案例為272件,96年的案例則已增為418 件,為95年的1.5倍之多,97年1至9月的相關數據,又較去年同期的詐欺與背信案例再增加117人,增加率為今年度第二高的犯罪類型。

為滿足自我一時的想望,而犯下背信或詐欺案件的青少年急速增加,其嚴重性實不可忽視。長期從事兒童及少年諮商的諮商老師黃政文表示,當我們責備孩子所做的偏差行為前,該先瞭解孩子為何這樣做?而不是責怪他所犯下的行為。應透過找尋問題背後原因的過程,來看看是否有其他正當的行為,可能替代滿足他的慾望。如此思考對策,才有助於改善氣球少年的偏差行為。

青少年如果認定所處環境讓他們覺得太無聊,他們就會想找一些新奇而具有風險的事情來做。在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想要掌握自主權,卻不見得有能力承擔風險。類似黃姓少年般,家庭喪失功能的孩子在國內並不算少數,缺少家長的適時引導,如果再加上中輟,會讓問題更顯複雜。

忠義基金會執行長高敏足表示,在育幼院中,有8成3的孩子來自無力照顧的家庭,也有5成9的孩子出自於單親家庭。有些孩子也曾經歷中輟與流浪的生活。育幼院裡的青少年也可能因過去原生家庭的傷害,常會一遇到挫折便容易想放棄或逃避。因為過往在家中,他們可能做錯事情的時候被打,事情做對了也被打。或是即使他已經努力了,家人還是放棄他,傷害深深烙印在心底。就可能編織出不切實際的故事,來強化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
高敏足表示,像黃姓少年這樣的「氣球少年」,通常都是比較聰明且有想法的孩子,若能在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中,獲得即時且適當的引導,將有助於孩子的人格得以健全發展。唯有長時間的陪伴與引導,才能建立青少年堅實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認識。「氣球少年」多是由於缺乏父母的陪伴與教導,孩子索性活在自己的建構的世界中,找尋誇大而不切實際的慰藉。 如能有人適時在問題發生的當下,陪著孩子去瞭解事情的對錯,將有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如希望幫助育幼院的青少年,請撥02-29302600 或上網查詢 www.cybaby.org.tw

BALLOON

你家也有「氣球少年」嗎?
【聯合晚報╱劉開元】2008/12/14

 「你們沒交過女朋友對不對,我告訴你們,我交過6個女朋友,不過我太忙了,目前只能和其中3個來往,都是可以當模特兒的正妹」。午後陽光照在溫暖的草坪上,國中生小樂正口沫橫飛的對他同學訴說他的情史,聽得其他同學一楞一楞的,紛紛向他請教該如何「把馬子」。

除了炫耀自己的把馬子史外,他還到處問人家「你有沒有抽過菸?」「有沒有喝過酒?」「你有沒有招惹到人家,我最近收了很多小弟,可以找他們出來幫忙幹架」、「我爸是董事長,你缺錢跟我講,我來想辦法」。

看到同學被老師責罵,小樂還向同學說:「老師有什麼了不起,我從來不甩老師,老師也拿我沒皮條」。

就是這樣的行為,讓小樂在學校一度風光的很,身邊也總是有許多同學跟著。直到老師聽到同學間的傳聞後,找他來問,才發現小樂說的全是唬爛。他既沒有女朋友,也不會抽菸、喝酒,更重要的是小樂家長早已過世,他是名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。

為什麼會如此? 老師找來小樂,發現他因家庭遭變故,而成為孤兒。成長過程老是遭到同學有意無意譏笑,羞辱、排擠,因而產生拒絕或逃避自己身世,並且開始編織理想中家庭或身分,來掩飾內心的虛弱。「我只是想吸引同學、老師注意而已」,小樂最後也坦承他的一切。

忠義育幼院教輔組長楊玉玲表示,這就是發生在該院的一起「氣球少年」的真實案例。老師並未當場糾正孩子的不是,而在私底下了解他的動機,並告訴小樂正確的表達方式後,才總算讓小樂走回正常的路子。小樂如今不需靠吹噓,也一樣擁有許多友情,並成為師長心中的乖孩子。

除了小樂的故事外,楊玉玲說,也曾發生有孩子對外吹噓爸爸是開銀行的,卻被發現涉嫌偷同學錢的例子,經調查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零用錢花光了,而偷竊同學的錢。或是看到同學有新型ipod,自己也想要,沒錢買,才到商家偷竊。

「事情發生了,是一個很好機會教育的時間點。」楊玉玲說,面對「氣球少年」犯錯時,要孩子勇於認錯,並當面向當事者道歉,孩子也比較會在這次教訓中,建立價值判斷與責任感。 

「氣球少年」常是來自缺乏關懷與認同的家庭 ,如能適時在問題發生的當下,陪著孩子去瞭解事情的對錯,將能幫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。


資料來源 聯合晚報 
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383&f_SUB_ID=3763&f_ART_ID=166375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